为进一步提升哲学专业学生的哲学素养,丰富学生的哲学知识,开拓学生的哲学视野,引领学生进入哲学学术研究领域,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掌握哲学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方法,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邀请《世界哲学》编委副主任,“哲学与文化研究室” 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霍桂桓研究员于10月25日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了一场关于《作为文化哲学起点的实践》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赵本义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到会聆听。
在本次报告中,霍桂桓研究员围绕实践问题展开,深入阐释了他所提出的实践作为文化哲学起点这一论题,为实践观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将实践作为研究文化哲学起点的意义以及对实践概念的探讨是本次报告的中心。霍老师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分别对实践进行论述,对实践的主观性、客观性及其关系作了深入论证,提出了对实践的新理解。他认为实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对象与核心问题,也是全部人类生活以及人文学科、文化问题、文化现象的根基、前提与母体。霍老师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题为背景,重新对实践概念进行了阐释,突出了实践的动态生成性,并且提出了通过实践主体的超越来改造个体的主观世界。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述中,霍桂桓老师提出对这一问题还要进行深入的反思。他认为,在确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我们还须从谁来检验、标准是什么、谁来确定标准以及如何确定检验的结果这四个方面深入研讨。
霍老师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相当精彩,激起了到会师生的热烈反响,学生踊跃向霍老师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同学们的提问也得到了霍老师的肯定,在互动中报告会走向了高潮。
专家简介:霍桂桓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担任《世界哲学》学术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美学、现代西方哲学、社会哲学的研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和《哲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在《美学百科全书》、《新编美学教程》、《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等多部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中撰写了重要篇章。近年来,霍桂桓先生深入文化哲学的研究,提出了孝文化的观点与构想,发表了《文化哲学论要》、《论传统文化观看待文化的方式及其出路》等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上,霍桂桓先生做出了贡献,翻译了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舍勒的《知识社会学问题》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引论》等大量的西学名著,在《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出版单篇重要学术翻译文章逾60篇;已经出版翻译著作总字数超过360万字。
(赵本义、李思思、王雯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