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队伍 教学工作 研究生培养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博士后流动站 文档下载 校友工作 English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马院先锋说——王有红《以思想旗帜立先锋之志 用真理光芒铸教研之魂》

2025-04-10  点击:[]

编者按:马院党委在全院师生党员中评选出11位党员先锋岗,在学院网站“学院新闻”中设立“马院先锋说”专栏,连续刊载11位获得党员先锋岗的师生党员的文章,希望学院广大党员和师生以先进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为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思想旗帜立先锋之志  用真理光芒铸教研之魂

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获得“党员先锋岗”,让我倍感振奋。这次褒奖不仅是对我个人一种认可,更多的是对我们这个党支部各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今天在这里,我想更多的谈谈我们这个支部和我们这群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党支部全体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思政课教研能力和水平,着力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力培育时代新人,积极投入学院事业发展。

这群人,注重优良传统,深知“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坚定做唯物史观下的历史主义者。毛中特教研部的教学实践彰显着历史主义的三重叙事。一是理论叙事中的以史为鉴范式。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解读,既追溯理论的演进脉络,也展现思想的历史必然性,既去抽象化,又形成可触摸的历史智慧。二是逻辑通道中的历史与现实的辩证范式。打通历史与现实,构建“历史纵深+现实观照”的双维互质,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眼光洞察当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三是发展哲学中历史主动与历史规律的统一范式。既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注重突出党领导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更彰显历史主义精神密码:历史主义不仅是解释过去的工具,更是创造未来的方法论。正是由于不避讳历史主义者的头衔,我们教研部才能够肩负双重使命:既为青年学生提供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解码器”,又为他们注入创造历史的“时代使命感”。这种教学实践,使历史主义超越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成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思想工具。

这群人,观照现实,深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定做实践导向下的现实主义者。毛中特教研部的教学实践彰显着现实主义的三重意蕴。一是理论传播以现实社会为根基。马克思主义不是空中楼阁,而在田间地头。二是思想解惑以时代问题为导向。教师不是“标准答案的传递者”,而是“社会问题的解读者”。三是价值引领以实践育人为旨归。课堂教学不是“知识记忆”,而是“价值认同”。独特的现实主义品格追求,赋能特有的实践智慧。毛中特教研部既传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因,又深植于中国大地的实践土壤;既坚守着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又破解着时代发展的现实课题。这种教学实践,为现实主义插上了奔赴未来的翅膀,成为培育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的思想密钥。

这群人,信仰崇高,深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做志存高远的理想主义者。毛中特教研部的教学实践彰显着理想主义的三维向度。一是执着坚守真理信仰。在功利主义思潮涌动的今天,依然坚守“用学术讲政治”的初心,始终以真理为火炬,照亮青年成长之路。二是热情担当育人使命。研读经典著作,钻研最新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讲解,用理论的力量感染学生,让信仰的种子在青年心田生根发芽。三是协作共育良善源泉。从抗疫抗震捐款到特殊党费,从勠力乡村振兴到捐资助学,认领贫困儿童,从修道德到讲政治,从树大德到行大道,从舍小我到成大我,毛中特教研部以共情育人、真情待人、激情引领人的精神,躬行实践,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此刻,人类正站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交织的十字路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依旧坚守历史、现实、理想的矩阵,让历史启迪现实,让现实滋养理想,让理想对话历史。概而言之,毛中特教研部坚守从历史中走来的初心,朝着诗和远方的理想,砥砺奋进,坚定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先锋。

个人简介

王有红,男,汉族,陕西合阳人,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南京大学、台湾佛光大学访问学者,于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陕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时期中共党史与文化。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央视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三集)的撰稿。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论著7部。曾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优秀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下一条:马院先锋说——赵沛《德业兼修 膺此先锋》

关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