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9月28日,我院组织召开2025年秋季学生返乡座谈会。会议分年级、专业依次召开,由各专业班主任老师主持,全体学生参加。
会上,同学们围绕假期生活、学业规划、求职情况等话题,分享了近期的收获与感悟,以及在备考、求职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思考。班主任认真倾听了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针对大家提出问题给予了细致解答与针对性指导,同时明确表示,学院将持续关注学生成长动态,积极整合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学业支持与就业帮扶,全力为学生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条件。
张天啸首先叮嘱大家要平衡生活与学术,合理规划时间,遇到困难及时与班级同学互助或向老师反馈。在论文开题方面,他谈到,博士论文选题需立足马克思主义学科视野,兼顾问题导向与政策导向,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针对部分同学选题范围过宽的问题,他建议大家尽量多地参考近五年相关研究文献,同时要尊重个人学术兴趣,将选题与长远研究方向结合。

李维军首先强调了角色转变的重要性。他指出,博士研究生应尽快实现从“知识接受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主动探索学术前沿,并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性,为独立开展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他还特别谈到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在专注科研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关注身心健康,以保持高效、可持续的工作状态。

卢丽娟首先指出,毕业班同学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全力以赴完善毕业论文,并积极应对求职就业的关键选择。她提醒大家尽快调整状态,将假期见闻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互帮互助、信息共享。同时,她进一步强调,在求职与毕业并行的关键阶段,大家要科学规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珍惜研究生阶段最后的宝贵时光,走好毕业前的“最后一公里”。

常璇首先请各位同学依次分享自己近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随后针对同学们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面临毕业及就业(或升学)双重压力的情况下,要保重身体,尽量少熬夜。二是抓紧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再逐步修改完善。三是不论是求职还是升学的同学,都要多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寻找关键信息与机会。

黄翌首先让同学们分享了自身在暑假期间的收获。其次,针对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问题,他建议同学们要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优化修改,多和导师进行沟通。同时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学术规范、学术观点和政治立场。最后,在就业问题方面,他鼓励同学们把握好研三的关键时期,在找工作时多尝试、多投递简历,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王子宜首先邀请大家分享近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随后,她针对大家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系统性建议:一是优化实习规划,结合自身兴趣与专业技能选择相关岗位,在实践中积累学术能力;二是科学规划时间,平衡论文写作与求职准备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度焦虑;三是要明确论文思路,提前梳理文献框架,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伍小东首先对同学们在假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小论文撰写和开题报告的准备情况进行了逐一了解。随后,他结合自身科研与指导经验,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论文投稿、就业选择等问题,提供了具体建议,同时还对大家在学业规划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做了解答。最后,他鼓励大家主动、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并随时就学业或个人发展方面的问题与他探讨。

郭莹首先与同学们交流了暑假生活情况,并了解了大家本学期的规划。随后,她围绕学业提升、论文筹备、未来发展、职业准备及跨学科学习等方面,为同学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最后,她对大家在学习和科研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再一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给大家提供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达到学习目的的一些方法,鼓励大家争取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多读书、多动笔。

马珂琦首先了解和询问了各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开题准备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谈到,在确立题目阶段时要结合专业特色、个人兴趣及研究可行性,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偏。随后,她对各位同学在现阶段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要求的科研条件进行了询问,提醒大家要抓紧时间。最后,她谈到,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规划,在准备开题答辩的过程中也要把发表文章放在重要位置。

李强首先对研一同学顺利考入西北大学表示祝贺。其次,他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研一期间要充分利用上课机会,夯实专业基础;二是积极主动与各自导师沟通交流,定期分享文献阅读和学术研究成果,尽早发表小论文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三是保证身心健康,积极锻炼身体,通过健康方式排解压力。最后,他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研究生阶段不断突破,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

张少博在返乡座谈会上细致地询问了解了同学们暑假的学习生活与实习工作情况。他鼓励同学们将“返乡见闻”作为一次鲜活的社会调研,把这些一手观察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凝练成有价值的论文选题或调研报告。同时,他希望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交流,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无论是在学术道路还是社会岗位上,都能找到扎根泥土、贡献价值的成长路径。

张珊首先对25级马中化方向新生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针对同学们的困惑,她进行了系统的指导,谈到大家应尽快深入阅读经典文献,关注理论前沿与当代实践的结合。同时,她鼓励同学们主动跨院系选修课程,并积极向导师及相关领域老师请教。最后,她谈到,大家要平衡学习与生活,建议同学们自发组织读书会或兴趣小组,在交流研讨中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