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教师队伍 教学工作 研究生培养 学科科研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博士后流动站 文档下载 校友工作 English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我院召开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分享会

2025-09-24  点击:[]

9月23日下午,我院召开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分享会。我院团委书记刘娟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我院“三下乡”校级立项重点团队、一般团队负责人与政府见习部分同学参加活动。

“秦巴物语·金州拾珍”宣讲团为大家分享了实践团活动如何将实地调研与思政育人相结合,他们通过生动讲解和实景拍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少年思想引领,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

“红桅领航,文明创‘灞’”实践团从实践背景、内容和成果方面作了分享,详细介绍了实践团开展“微参学”“微研调”“微课堂”三“微”行动的基本情况,带领同学们深刻领悟青年担当与基层文明实践的相互浸润之道。

“智链绿建・知行新质”实践团围绕实践工作展开深度分享,不仅详细阐述了选题确定的思考逻辑与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心得,还系统介绍了调研方案的科学制定与访谈录的严谨整理。

“寻根铸魂•延安行”实践团就实践的前期准备、具体开展、事后总结三个环节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明确实践目的地的具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准备是顺利实践的关键;而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团队特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的理论优势展开实践。

“西圃为家,学子耘基”实践团谈到,前期准备应明晰实践逻辑,依据成员专业特长合理分工。实践过程中,要兼顾线下访谈与线上调研,凸显调研深度与广度。实践汇总时,应及时通过新媒体发布推文,有效放大实践成效。

“富平星火探初心,红韵新声青年行”实践团队在分享经验时表示,他们深入基层,与当地群众交流,从鲜活的故事中汲取红色力量,将书本理论与实地调研紧密结合。

“筑梦沃土富平行,共绘三农振兴图”队从调研背景、调研行程、调研结论与启示方面做了经验分享。团队成员交流了通过实地调研挖掘产业链痛点、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品牌提升与标准化建设等实践经验,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弘文秦韵,明德躬行”实践团分享了实践问题的应对方法,实践前需积极细致调研,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实践中要做好沟通协调,提升效率。团队深刻认识到,尊重地方文化是实践前提,有效沟通是工作推进的桥梁。

“凤鸣星火,赤心长燃”实践团分享了团队走进宝鸡凤县,一方面实地探寻当地红色资源,另一方面为当地红色旅游注入青年力量的过程,为大家分享了实践团队在团队对接当地团委,规划路线,后期推文时存在的问题与经验。

“红色精神永在”实践团总结出三点核心经验:一是用场景还原、数字技术让历史“活”起来,增强教育感染力;二是按不同年龄群体设计分层互动教育内容;三是推动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与数字化转型。

“青藤织梦非遗行”实践团队长结合经验谈到,实践时间不可太晚,以免耽误结项材料提交,宜尽早开展以留足工作时间;同时实践路线需提前规划,且要避开午休时段,既能保障人员精力,也能提升实践效率。

随后,在政府见习的何佳怡和汪昊给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心得。何佳怡谈到,在西安市莲湖区档案馆开展实习的过程中,她全身心投入档案整理与数字化处理等工作,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也让她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积累了宝贵经验。汪昊谈到,这段在办税服务厅与税源管理科的实习经历,不仅让他对税务工作的具体流程有了系统性认知,更让他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税务工作的严谨与不易。

最后,刘娟老师对以上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首先,她对我院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予以肯定,认为我院开展的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马院学子的专业能力与精神风貌。同时,她鼓励大家要多方位宣传团队实践成果,利用多重平台、多种形式对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最后,她表示,社会实践活动要更加注重实践成果转化,真正将实践成果落细、落实。

上一条:我院组织新生参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下一条:我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活动

关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